工业气体种类繁多,危险特性各异,主要可分为:
危险点: 遇明火、高温、静电火花极易燃烧爆炸。氢气爆炸极限范围极宽(4%-75%),泄漏后极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。
典型案例: 某厂氢气管道泄漏未及时发现,检修时产生的火花引发剧烈爆炸,造成厂房严重损毁。
2、助燃气体:氧气、压缩空气(富氧状态)。
危险点: 本身不燃,但能强烈助燃。在富氧环境下,油脂、织物等可燃物会变得异常易燃,甚至发生自燃。氧气瓶及附件严禁沾染油脂。
典型案例: 工人使用沾有油脂的扳手操作氧气瓶阀门,摩擦生热点燃油脂,导致氧气瓶爆炸。
3、有毒气体:氨气、氯气、硫化氢、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硫等。
危险点: 吸入一定浓度会中毒,损伤器官甚至致命。不同气体毒性、允许接触限值差异大。氨气具有强烈刺激性;硫化氢有臭鸡蛋味,但高浓度会麻痹嗅觉神经;一氧化碳无色无味,极易导致“静默”中毒。
典型案例: 地下管道维修,未检测硫化氢浓度,工人进入后中毒昏迷。
4、窒息性气体: 氮气、氩气、二氧化碳(高浓度时)。
危险点: 本身无毒,但会稀释或置换空气中的氧气,导致人员缺氧窒息。尤其常压下无色无味,泄漏时难以察觉,危险性极高。
典型案例: 工人进入充满氮气(用于吹扫保护)的储罐内作业,未进行充分通风和氧含量检测,导致窒息死亡。